健康学院 黄璐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线,同时也承担了多种教育任务。功能的多元化带来的是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认识、定位以及新方法的探究。本文浅谈在学生管理中合理迁移心理咨询的技术具有一定意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逐步转变传统思想教育模式,更好的走进学生,为有效开展工作做好铺垫。
关键字 心理健康教育 迁移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与学生打交道,两者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正确解读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树立和坚守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心。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有的辅导员往往遇到学生的各种问题总是操之过急,急于用灌输、批评等方式使得思想交流的过程变的单一而枯燥,效果却并不如所愿。
面对新生代的大学生,个体思想变的活跃、新颖,富有激情,主张和强调的是自我意识和个性,而这样的群体也面临着多种思想问题的困扰,如价值观的迷惑、缺少自律性、人际关系紧张等。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中要清醒的认识到一些现象背后隐含的问题与缺失,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体现了辅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1]。在践行以积极心理学为基本理念的发展模式中辅导员比心理咨询教师具有更多的优势,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的内在积极力量,做好学生的心理导师和人生导师[2]。
因此,笔者认为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合理迁移和运用心理咨询技术,有效地打开谈话的窗口,逐步看清问题,把握本质,建立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积极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而获得真正成长。
一、倾听的定义及意义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倾听是建立咨访关系的第一步。倾听技术是指咨询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馈之功。意义是不仅为了明了情况,也是为了建立咨访关系,鼓励求助者更加开放自己,同时,还具有助人效果。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求助者传递一个信息,“我正在很有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表示很理解和接纳。”倾听包括咨询师通过身体传达的专注,以及内心的专注。不但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求助者在交谈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倾听”不仅在于听,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用微笑、眼睛关注、身体前倾、相呼应的点头等等鼓励来访者。积极的倾听技术包含了:1、注意技巧2、追随技巧:以旁观者态度不干扰陈述3、反映的技巧:以自己的方式重新陈述对方所传递信息的内容或者情绪,来验证是否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
二、倾听的迁移
倾听技术能够在言语、语言、非言语的状态中表现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而到达共情的目的。咨询中的技术使用带有一定的场合性和限制性,而辅导员将可以灵活的把原则和方法迁移在日常工作中。
倾听不仅可以展现在谈话方式上,也可以将倾听的意义运用在观察个体行为、了解成长背景、人际关系、思想特征等方面,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步骤。如果仅仅只针对凸显于表面的矛盾则无法深度的了解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成为治标不治本的教育。辅导员使用倾听技术不仅给予学生情绪情感的支持和反馈,也能够倾听行为背后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模式,更好有有助于问题解决和引导。
以学生工作案例分析为例:大二某女生宿舍小A与另外三人以鞋架摆放的位置问题爆发冲突,形成3:1的态势,两方各执一词不愿调解。本案例看似矛盾是生活琐事积怨而起,实则可以看到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需求和冲突。
在调解的谈话过程中了解事态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坚持以理解、引导的态度认真倾听学生的情绪,充分理解暂时的消极情绪,分别从语气、语言、非语言等方面了解到三个学生对小A的态度和看法,发现三个人处理矛盾和问题时缺乏沟通能力以及技巧,而导致无法及时的缓解小矛盾;在和小A的单独谈话中积极倾听表现的尤为重要,当她一个人处于对峙的劣势,消极情绪爆发阻碍了调解的进度。通过引导小A的表达,倾听到她对于人际关系的认知存在一些误区,进而在行为和处事与他人中显得格格不入。通过此类有效的倾听和谈话能更加有指向对双方提出建议,公正地指出双方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当行为,关注到个体存在的一般心理困扰,把思想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我反思,顺利化解一场风波。
三、总结与反思
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是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学生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融和与区分,有层次有对策才能“以学生为本”开展好日常工作,也为“育人”打下夯实基础。
辅导员角色定位与工作方式的转换可以根据“善用倾听、正确定位、分析引导、情理合一”四步走,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教育工作。
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一是要巩固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树立和守护核心价值观。二是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积极悦纳他人和自我、完善自我认知、完善人格,发展成熟的心理功能。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学习基本问题的诊断与排除、以及基本应对处理的方法和建议,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和水平。四是建设富有心理健康教育特点的思想教育模式:如拓展心理团体辅导的形式和内容、设计主题教育版块等,采取丰富的教育载体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做好预防和疏导。
参考文献
[1]张智昱.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J].教育与职业,1004-3985(2009)05-0091-01
[2]张燕.积极心理学-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拓展新视角[J].学术园地,2010(01):444期
[3]尤小立.高校学生管理:仅有“技巧”是不够的[J].科学网2008(05)
[4]薛耀华.做好辅导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高校论坛,2008(09)
[5]王传芳,卫永霞.论心理咨询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基于学生工作案例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08)
[6]郭琳.浅谈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高教研究,2010(09)